法律援助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非政府设立的合法律所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农村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中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视,国家 十五 计划纲要将 建立法律援助体系 确定为 十五 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 积极开展法律援助 ,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和 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 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法律援助的特征是: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责任、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